top of page
個案分享:平衡付出與滿足個人需要
表達藝術治療師:Liz Tong
服務使用者:KIT
KIT 時常因為別人的工作能力不達標而感到煩燥,會不斷回想甚至失眠。
KIT 形容自從媽媽得了柏金遜症後,自己成了被情感需索的唯一對象,很多時甚至有情感勒索的情況 。她明白媽媽的情感需要,但自己又很需要私人空間。這矛盾當中有份內疚感,使她無法平衡為他人付出與滿足個人需要,無法果斷地維持她的個人邊界。


動作體驗個人邊界
我帶 KIT 張開雙臂感受個人邊界。在自己的空間內,她感到安心、舒服,嘴角不自覺地掛上微笑;但當她留意到自己的邊界好像泡沫般脆弱時,又令她很緊張。
我:如果你可以改變這泡泡的材質和厚度呢?
KIT 把泡泡改成玻璃,她說就算隔開也看得見外面,保持著聯系,這樣的變化令她安心了許多。
用畫畫反思內外世界的互動
之後我再帶她用曼陀羅了解外在世界跟內心世界的關係。在討論畫作的過程中,她發現邊界外的紛擾和壓力來自人,而她的安全感也是從關係中得來的。這份體驗讓她反思了很多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,以及當中的內心需要。
強化內在力量
習慣為他人付出的 KIT 對於自己的內在世界有很多未知;我們約好在未來的節數裏增加自我認識和自愛。唯有強化內在,才抵擋得了外來的各種需索和壓力。
***已獲個案同意分享治療過程

bottom of page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