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小朋友點解成日發脾氣?睇下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係點樣做
對小朋友既管教要幾嚴、幾鬆至好?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 教我地同理及回應孩子既心情,平和地對佢地既行為作出引導。咁第一步就要先覺察及調整自己嘅心情,唔好俾自己既反應破壞左溝通同關係,導致反效果啊~! 親子表達藝術治療服務可以俾你試下、玩下、實驗下,睇下點樣既養育方式最適合你地既相處方式,有需要就 聯絡我地 啦!
2023年4月14日


《我的安全保疊》親子表達藝術治療小組
小組有嘻嘻哈哈玩得瘋的時候,也有直入內心面對問題的時候。經過這個過程,每個人對自己的處境都多了一份清晰的反思,可以照亮未來的路向。 上周六完成了最後一節「我的安全堡壘」親子表達藝術治療小組。我非常欣賞家長們這8周以來積極投入的參與,在小組內,透過聆聽別人的分享得到借鏡,坦白自己的心情後得到理解,這份連結讓大家心裏多了一份支持和實際參考。小組有嘻嘻哈哈玩得瘋的時候,也有直入內心面對感受的時候。經歷過後,每個人對自己的處境都多了一份清晰的反思,可以照亮未來的路向。 有人表示這個小組讓她感覺遇上了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裏的Cheshire Cat,那隻雖然知道答案但又只會出題讓你自己找出答案的神秘肥貓。有孩子則覺得自己好像住在了彩虹之上;另外有孩子表示很享受跟媽媽一起創作的時光。其中有家長給孩子摺了一隻他喜愛的飛機,當時我感嘆這隻飛機飛得相當遠、相當順暢,然後看見這位家長的孩子眼中發放光芒,我猜想他應該感覺很驕傲吧。在最後一節時這位孩子摺了很多隻飛機,興奮地說:「Liz姑娘,我現在學懂摺飛機了!」我心中一陣感動:「嗯~他現在不再只為家長感到驕傲,而是替自己
2022年5月22日


從 "朝日正念" 到 "和好表達藝術治療" 的機構發展之路
一路走來服務過兒童、親子、婦女、自閉症、智障人仕、認知障礙症老人等群眾,了解到偏見、標籤和角色定型等思想框框對不同人仕的生活、成長和身心靈健康發展所做成的阻礙 遇上選擇性緘默性的孩子 多年前我在某非牟利機構教兒童瑜珈,學生當中有一對從外國回來、缺乏表情而且不說話的姐弟。無論我用廣東話或英語教學,他們都沒有任何語言或感情回應,連用點頭和搖頭示意都不願意;我一直希望我的課堂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樂趣,否則事倍功半。在不了解學生意願的情況下教,實在讓我很困惑。偶然間看到他們跟家長說話,才知道姐弟倆有時會跟家人溝通。後來知道這是選擇性緘默症( SelectiveMutism),是焦慮症的一種,原來在他們的沉默背後充滿了不安。 說不出的感受 其實不只是緘默症的孩子,大部份孩子都說不清自己的感受。一來是語言未發達;二來是要把「不開心」說出口其實也不容易;加上我們的文化不習慣表達感受,大部份人都不懂得聆聽和處理別人的感受,我們都缺乏自由抒發情感的空間。在我遇過的孩子當中就不乏會抑壓情緒、掩飾、難以說出感受、或是行為被憤怒支配的孩子。 東周刊103期2019-10-1
2022年5月22日


誰適合表達藝術治療?
表達藝術治療運用視藝、舞蹈動作、音樂、戲劇、文字創作促進服務使用者的自我表達。不同的藝術媒介動用不同的感官去表達和感受,讓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在活動中充分參予、充分發揮。治療中的藝術活動都是讓參與者感到簡單自在的低技巧藝術活動,治療的重點在於服務使用者在過程中的自我發現,以及成品所盛載的寶貴含義。表達藝術治療的靈活性讓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從治療中得益,因此任何有需要的人都適合表達藝術治療。 photo credit:https://www.pbs.org/wnet/worse-than-war/stories-essays/perspectives/perspectives-drawings-from-darfur/89/ 表達藝術治療的好處 藝術比語言包含的意象更廣闊,連語言無法表達的意象都可以充分展現,讓被抑壓的潛意識呈現,是自我認識的最佳途徑。藝術的本質包羅萬有,就像世界一樣多元繽紛,不存在好壞對錯的評判。藝術的創造往往是作者綜合對世界的主觀體驗和內心感受而生的。不講究藝術表達技巧的藝術活動,能夠真正地讓不同能力、文化、性別、背景、階層的人擺
2022年5月22日


幫助孩子面對哀傷
你家中有養小動物嗎? 生命有限期。當小動物要離開、傷感之際,亦是一次寶貴的生命教育課,幫助孩子面對哀傷。 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幫助孩子面對哀傷的方式- 追思會:回顧跟小動物一起的回憶,感恩小動物一路以來的陪伴,讓孩子用任何方式(如說話或畫作等等)表達對小動物的感謝、愛和不捨。 留下最後的共同回憶:可以在最後跟小動物一起做一些畫作或藝術品(如用黏土留下腳印或用顏料留下足跡),或讓孩子做一些小手工給小動物作踐別禮物。可視乎小朋友當下的想法和情緒,讓他們作出選擇。 心理準備: 盡可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,在送走小動物的時候請先通知孩子,耐心解釋清楚讓他們明白事情的必要性,理解他們的不捨,同時表達你的哀傷和無奈,給時間在小動物離開前好好作最後道別。 保留小動物作為竉物的尊嚴: 盡量妥善處理遺體。小動物就像家人一樣的存在,孩子也可以學懂尊重生命。 了解生命的可延續性: 讓孩子知道,小動物並沒有消失,它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,會在某個地方好好守護我們。不妨留下某些小動物用過的玩具或物品作為留念,跟孩子一起將照片/畫作等物件好好存放在家裹的某個角落,在他們需要時可
2022年5月21日


自閉症與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
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 讓我們明白到,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條件,自閉症譜系障礙孩子便得以成長,人生中任何時候都可以作出改變,向著身心完好的方向發展。 黃金時期是指6歲前是治療自閉症的最有效時間。 其實人類的細胞每一刻都在隨飲食、環境、情緒等等因素在轉變,尤其是我們的大腦,有強大的學習能力。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指的是大腦可以通過重複學習而改變。腦部的發展不是定局,而且不只限於6歲以下。大部份的大腦異常都是可以經由學習得到改善的。 我曾為一位7歲自閉症孩子提供表達藝術治療服務,當初他詞彙量極少、不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要、畏懼提出主張、無法專注於別人的說話。短短幾個月,他變得越來越肯表達,懂得要求別人停止一些傷害行為,開始可以跟人有來有往地溝通,用詞亦變得較豐富。他的改變令我發現,原來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多一分信任和肯定、多一些愛的陪伴和耐心引導,他們便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成長。 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 讓我們明白到,只要人生在世,大腦的成長就沒有期限;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條件,孩子的大腦每
2022年5月21日


表達藝術治療特色
表達藝術治療跟其他心理治療方式有什麼不一樣? 表達藝術治療讓服務使用者在多元的藝術體驗中(如:視藝、聲音及音樂、動作及舞蹈、文字及創意寫作、戲劇、即興創作等)自由表達自我,在過程中探索及轉化情緒,達致個人成長及心靈療癒等心理治療目的。表達藝術治療特色在於: 想像力 潛意識蘊藏著很多我們未曾了解到的自我信息,在無意中軀動著我們的言行思想。潛意識總喜歡以想像、夢境、白日夢等方式說話,藝術為這些沒有實體的意象賦予了實體,讓服務使用者更清楚看見及整理自己的內心。 想像力的世界沒有對錯之分,也沒有限制。表達藝術治療讓服務使用者安心表現自我,可认安心地在這𥚃探索各種人生的可能性。 非語言主導 表達藝術治療讓客戶以藝術表達自我,適合不同語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的人士包括:發展遲緩、少數族裔、認知障礙等、選擇性緘默症等。 低技巧高敏度 表達藝術治療師會按服務使用者的身心需要(如:認知程度、藝術技巧、身體健康狀況等)去構思合適的藝術活動。治療的重點不在藝術技巧,而在於服務使用者在創作過程中的自我發現,以及藝術成品所盛載的含意。因此,服務使用者不需任何藝術基礎,任
2022年5月21日
bottom of page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