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Balance Bike與安全感的發展
很多3、4歲的孩子都有玩Balance Bike,那是一種沒有制動器也沒有腳踏的2輪車,只有把腳踩在地上才能刹停車子。這階段的孩子在發展自主性,他們既渴望自由,又未能分辨安全與危險,自制能力還未發展成熟,會隨本能任性行動,所以小孩玩這款車時通常都有父母尾隨著保障安全。 Image credit: https://www.twowheelingtots.com/how-to-ride-a-balance-bike/ 在某個公園裏有座小山丘,有位爸爸很喜歡帶乘著Balance Bike的幾歲孩子上山,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衝下山的那份刺激,但他好像還未學會控制方向,在快速衝下斜坡時撞上路人,因為慌張,腳也沒有及時踩到地上。那位爸爸在後面追著跑,幸好在最後關頭抓住車子避免了嚴重意外。這樣的事故發生了一次不夠,上山、衝下山、撞上路人,如此這般重覆了好幾次。當路人表示驚嚇和反感時,那位爸爸便對著孩子說:「 都叫你不要衝向人群,人家都討厭你了。 」他好像以為孩子本來就有足夠自制能力但故意不去控制自己,並嘗試用路人的厭惡感去制約孩子的行為,同時將事故的責任推到了孩
10月21日


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
《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》中最深刻的一幕,是這個從心理師的位置望向主角的鏡頭。主角邊咬著心理師為他做的三文治、邊陳述殺人的經過、邊推搪著自己的罪過,此刻的他像極了一個缺乏同理心的5歲小孩⋯
4月1日


【創新的孩子】親職教養
勇於嘗試、好奇心強、愛創新嘅性格,係好多成功人士都有既寶貴特質,呢類型既人可以開啟好多未知既門,為世界帶來重要轉變。當成長環境鼓勵探索同思考,嘗試就會變成一種生氣勃勃、興奮嘅體驗,可以培育倒孩子既創新動力。 當然,呢種小朋友一般都唔太聽話,都愛發問、愛駁嘴、甚至都唔太合群,可能係家長、老師都非常頭痛嘅類型!因為大人都明白喺社會生存需要遵循某啲規則,所以都想孩子學習守規矩,但同時亦令到孩子嘅創新特質難以發展。 咁應該點做好? 或者,當我哋想否定孩子嘅一啲舉動前,留意一下孩子真係做成左困擾,定係我哋太怕惹人討厭,所以率先阻止左孩子嘅一啲探索? 又或者,你太想保護孩子,怕佢哋受到傷害或者經歷挫敗,在無意之間阻止左佢哋去嘗試? 父母需要為孩子設立一條清晰既界線,有幾多空間俾佢地去嘗試,喺咩事情上面可以發揮創意、咩事情上必須遵守規則。 親職教養的確需要父母好多反思,例如:你希望孩子成為你意想不到咁出色既人,定係你理想中嘅某種人?你會支持孩子去探索你無想像過嘅可能性嗎? 或者你仲記得細個嗰陣,觀察大自然發現未知嘅嗰份奇妙同感動嗎?有時隨心創作既一啲奇奇怪怪、
2023年4月14日


【手牽手藝童遊:表達藝術治療小組】培育積極自信嘅孩子
一位孩子話: 「我完成「唔」倒,因為時間「唔」夠⋯ 因為覺得自己既諗法「唔」夠好,想用其他想法做⋯ 本來想要大啲,好大既,但又怕做「唔」到, 而家佢太細喇⋯我「唔」滿意,要繼續做⋯ 我覺得疲憊同失望⋯」 另一位孩子話: 「我做完左,將自己既諗法做左出黎,我覺得好滿足!」 如果將 「唔可以」 改為 「咁樣做好啲」 當父母了解左孩子既有咩需要後,再建議能夠乎合雙方需求既做法,會比起強行要求孩子停止某些行為更有效。 如果將 「做唔倒」 改為 「我覺得你嘗試左好多」 讓孩子知道你見倒佢地付出左既努力,係一份無形既支持!你仲可以提點下佢地有邊啲嘗試做得好,值得繼續做,咁樣可以鼓勵倒佢地繼續去嘗試。 如果將 「唔夠好」 改為 「做左呢啲嗰啲好好!睇吓再做啲咩會令效果更好?」 前者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否定自己既能力,令佢地感覺無力;後者係針對事,肯定佢做得好既部份再引導佢地思考點樣可以再好啲,讓孩子知道進步既方向,有進步既動力。 其實小朋友需要被肯定好多次,先會令佢地明白: 「原來我既諗法有好既地方,我有做得好既地方!嗯,我可以相信自己!」...
2023年4月14日


【手牽手藝童遊:表達藝術治療小組】用欣賞灌溉生命
「我欣賞你好坦誠咁表達你既迷惘,讓同學知道呢度可以表達任何感受。」 「我欣賞你考慮左一陣之後,都願意讓出自己既座位俾好想坐呢個位既同學,呢個行動好友善呀~!」 「我欣賞你地雖然有唔耐煩,但都願意繼續留喺坐位,安靜聆聽其他人,令說話既人感受到重視。」 欣賞佢地作出既一小步,讓佢地感受到我地既關愛,令佢地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好,某啲行為可以做多啲,慢慢一步步成長。善意溝通需要好多自我覺察同練習,親子表達藝術治療活動同親子靜觀活動都可以幫倒手,不妨留意下。
2023年4月14日


小朋友點解成日發脾氣?睇下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係點樣做
對小朋友既管教要幾嚴、幾鬆至好?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 教我地同理及回應孩子既心情,平和地對佢地既行為作出引導。咁第一步就要先覺察及調整自己嘅心情,唔好俾自己既反應破壞左溝通同關係,導致反效果啊~! 親子表達藝術治療服務可以俾你試下、玩下、實驗下,睇下點樣既養育方式最適合你地既相處方式,有需要就 聯絡我地 啦!
2023年4月14日


《我的安全保疊》親子表達藝術治療小組
小組有嘻嘻哈哈玩得瘋的時候,也有直入內心面對問題的時候。經過這個過程,每個人對自己的處境都多了一份清晰的反思,可以照亮未來的路向。 上周六完成了最後一節「我的安全堡壘」親子表達藝術治療小組。我非常欣賞家長們這8周以來積極投入的參與,在小組內,透過聆聽別人的分享得到借鏡,坦白自己的心情後得到理解,這份連結讓大家心裏多了一份支持和實際參考。小組有嘻嘻哈哈玩得瘋的時候,也有直入內心面對感受的時候。經歷過後,每個人對自己的處境都多了一份清晰的反思,可以照亮未來的路向。 有人表示這個小組讓她感覺遇上了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裏的Cheshire Cat,那隻雖然知道答案但又只會出題讓你自己找出答案的神秘肥貓。有孩子則覺得自己好像住在了彩虹之上;另外有孩子表示很享受跟媽媽一起創作的時光。其中有家長給孩子摺了一隻他喜愛的飛機,當時我感嘆這隻飛機飛得相當遠、相當順暢,然後看見這位家長的孩子眼中發放光芒,我猜想他應該感覺很驕傲吧。在最後一節時這位孩子摺了很多隻飛機,興奮地說:「Liz姑娘,我現在學懂摺飛機了!」我心中一陣感動:「嗯~他現在不再只為家長感到驕傲,而是替自己
2022年5月22日


幫助孩子面對哀傷
你家中有養小動物嗎? 生命有限期。當小動物要離開、傷感之際,亦是一次寶貴的生命教育課,幫助孩子面對哀傷。 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幫助孩子面對哀傷的方式- 追思會:回顧跟小動物一起的回憶,感恩小動物一路以來的陪伴,讓孩子用任何方式(如說話或畫作等等)表達對小動物的感謝、愛和不捨。 留下最後的共同回憶:可以在最後跟小動物一起做一些畫作或藝術品(如用黏土留下腳印或用顏料留下足跡),或讓孩子做一些小手工給小動物作踐別禮物。可視乎小朋友當下的想法和情緒,讓他們作出選擇。 心理準備: 盡可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,在送走小動物的時候請先通知孩子,耐心解釋清楚讓他們明白事情的必要性,理解他們的不捨,同時表達你的哀傷和無奈,給時間在小動物離開前好好作最後道別。 保留小動物作為竉物的尊嚴: 盡量妥善處理遺體。小動物就像家人一樣的存在,孩子也可以學懂尊重生命。 了解生命的可延續性: 讓孩子知道,小動物並沒有消失,它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,會在某個地方好好守護我們。不妨留下某些小動物用過的玩具或物品作為留念,跟孩子一起將照片/畫作等物件好好存放在家裹的某個角落,在他們需要時可
2022年5月21日
bottom of page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