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Balance Bike與安全感的發展
很多3、4歲的孩子都有玩Balance Bike,那是一種沒有制動器也沒有腳踏的2輪車,只有把腳踩在地上才能刹停車子。這階段的孩子在發展自主性,他們既渴望自由,又未能分辨安全與危險,自制能力還未發展成熟,會隨本能任性行動,所以小孩玩這款車時通常都有父母尾隨著保障安全。 Image credit: https://www.twowheelingtots.com/how-to-ride-a-balance-bike/ 在某個公園裏有座小山丘,有位爸爸很喜歡帶乘著Balance Bike的幾歲孩子上山,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衝下山的那份刺激,但他好像還未學會控制方向,在快速衝下斜坡時撞上路人,因為慌張,腳也沒有及時踩到地上。那位爸爸在後面追著跑,幸好在最後關頭抓住車子避免了嚴重意外。這樣的事故發生了一次不夠,上山、衝下山、撞上路人,如此這般重覆了好幾次。當路人表示驚嚇和反感時,那位爸爸便對著孩子說:「 都叫你不要衝向人群,人家都討厭你了。 」他好像以為孩子本來就有足夠自制能力但故意不去控制自己,並嘗試用路人的厭惡感去制約孩子的行為,同時將事故的責任推到了孩
10月21日


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
《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》中最深刻的一幕,是這個從心理師的位置望向主角的鏡頭。主角邊咬著心理師為他做的三文治、邊陳述殺人的經過、邊推搪著自己的罪過,此刻的他像極了一個缺乏同理心的5歲小孩⋯
4月1日




愛的生態學 Radical love
之前透過《簡樸的美學》一書認識到 Satish Kumar 這位傳奇人物,當看到 嘉道理農場 與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合辦 愛的生態學 Radical love 的紀錄片放映會,便立刻報名參加了⋯
2月11日


【究竟你係真忙定假忙?】3種方法處理焦慮感
假忙?係啊! 你總是感覺時間不夠;有時候會突然驚覺,不知自己究竟在忙什麼⋯ 花很多時間在擔心「沒時間」這件事,發現自己無所事事時,又會感到不安、焦慮⋯ 覺得忙到沒時間和自己獨處; 抱怨時間不夠,卻又不斷選擇讓自己更忙⋯ 似講緊自己嗎? 如果係,你可能有 「慣性忙碌」 嘅心理習性。 咩係慣性忙碌啊? 指我哋每天都讓自己處於忙碌嘅氛圍,覺得咁樣先係正常。一旦你停落嚟,你會感到不知所措;甚至你會以「忙不忙碌」定義個人價值。日常亦長時間感覺緊張和壓力。 慣性忙碌,或者係我哋嘅焦慮感在作怪。 停一停,想一想,覺察一吓自己。 只要你願意在焦慮發生時,面對它而不是逃避它,久而久之,慣性忙碌也會徐徐而去。 願你身心安穩。 資料來源: 如果停不下來,先學會慢下來
2023年4月14日


小朋友點解成日發脾氣?睇下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係點樣做
對小朋友既管教要幾嚴、幾鬆至好?正念親職(Mindful Parenting) 教我地同理及回應孩子既心情,平和地對佢地既行為作出引導。咁第一步就要先覺察及調整自己嘅心情,唔好俾自己既反應破壞左溝通同關係,導致反效果啊~! 親子表達藝術治療服務可以俾你試下、玩下、實驗下,睇下點樣既養育方式最適合你地既相處方式,有需要就 聯絡我地 啦!
2023年4月14日


自閉症與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
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 讓我們明白到,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條件,自閉症譜系障礙孩子便得以成長,人生中任何時候都可以作出改變,向著身心完好的方向發展。 黃金時期是指6歲前是治療自閉症的最有效時間。 其實人類的細胞每一刻都在隨飲食、環境、情緒等等因素在轉變,尤其是我們的大腦,有強大的學習能力。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指的是大腦可以通過重複學習而改變。腦部的發展不是定局,而且不只限於6歲以下。大部份的大腦異常都是可以經由學習得到改善的。 我曾為一位7歲自閉症孩子提供表達藝術治療服務,當初他詞彙量極少、不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要、畏懼提出主張、無法專注於別人的說話。短短幾個月,他變得越來越肯表達,懂得要求別人停止一些傷害行為,開始可以跟人有來有往地溝通,用詞亦變得較豐富。他的改變令我發現,原來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多一分信任和肯定、多一些愛的陪伴和耐心引導,他們便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成長。 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 讓我們明白到,只要人生在世,大腦的成長就沒有期限;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條件,孩子的大腦每
2022年5月21日
bottom of page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