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達藝術治療與心理創傷
- Liz Tong

- 3月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在我們的身心靈𥚃住著過往的情感印記;小時候在身邊、或自己身上,曾經發生過一些事,幼小的我們未能理解,或者是猜得到但無法肯定。這些在成長時期累積的情感記憶就好像一位孩子,一直住在我們的身體裏,在我們無意識之間影響著我們的感受、想法、行為、和習慣。#內在小孩 一直等待我們的關注,直至我們用愛聆聽、滋養、理解、保護這位孩子,它的傷痛才能慢慢 #療癒 ,我們的心也可以得到釋放。
如果你到現在仍願意繼續閱讀,是什麼驅使了你的好奇心?或許,這表示你有意慾、也有能力去嘗試了解你的內在小孩?
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神經心理學怎樣理解心理創傷。
當創傷事件發生,腦部的 布羅卡區 會切斷運作(即Broca Area:腦內負責語言製造及情感命名的部分),因此創傷事件一般很難用言語說明。這些記憶有時是瑣碎的官感感受或者是 隱性記憶(Implicit memory),即是那些我們以為忘記了,或不知道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記憶。隱性記憶可以用身體五感去接觸、抒發、和疏導,而表達藝術治療正正是一種運用身體五感的非語言表達方式。隠性記憶、想像力、情感、和藝術意象都由右腦掌控,而語言邏輯則由左腦掌控,表達藝術治療(包括舞蹈動作、戲劇故事、音樂、視藝、文字創作)結合左右腦和全身,可以促進創傷療癒和身心靈整合。
療癒心理創傷,最基本需要一個安全的心理治療空間,以下是表達藝術治療師為參加者提供安全感的其中幾種方式:
1. 參加者對治療的掌控感:治療師會根據對參加者的了解提供藝術活動,而一切活動都只是一個邀請。參加者可就他們當下的身心舒適程度來決定參與的程度,選擇探索的方向、速度和深度。
2. 清晰的活動框架和可預見性:治療師會按照你對藝術的了解程度及接觸藝術的習慣,提供足夠清晰的活動指引及可預計的藝術活動,讓你在活動中感覺自在。
3. 身心容納之窗(Window of tolerance):身心容納之窗是參加者進行自我探索的最佳身心狀態。治療師會時刻觀察及了解參加者的身心狀況,若參加者處於 過度喚起的狀態(即Hyperarousal ,如:過度警覺、不安、受驚、憤怒等)或 過低喚起的狀態 (即Hypoarousal,如:麻木、停滯、疲憊、沮喪等),治療師會引導參加者進行自我調節,並且調整活動內容、形式、和探索深度,令參加者隨時都在身心容納之窗內安全地進行自我探索。
4. 「當下你是安全的。」:正念(Mindfulness)是一個很好的定心錨,只要回到當下,便可以幫助參加者從創傷感受中抽離出來。很多人對合眼靜觀有恐懼感,表達藝術用身體動作、聲音、節奏、影像、五感豐富的藝術材料等,引導參加者連結自己的呼吸及身體感受,只要感受到身體的存在和地面穩固的支持,我們的心便自然回到安定的狀態。
踏出第一步最困難,但踏出去以後往往會發現身邊的力量和支持往往比想像中更多。只要你願意,療癒隨時都有可能。如果想試下用表達藝術治療處理心理創傷,可以聯絡我們。






留言